冷水鎮三院社區巴文成是一位勤勞淳樸的農民,他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用三十年如一日的頑強拼搏與默默堅守,與一波三折的命運抗爭,帶頭發展產業,成為自強勵志、敬業奉獻的“代言人”。
他年輕時聰明能干,是村里勤勞致富帶頭人,也夢想著用勤勞的雙手、辛勤的勞動過上幸福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測風云,30多年前在花炮廠務工中的一場意外讓他痛失雙手,不僅無法勞動掙錢,連日常生活都無法自理。
面對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巴文成有過消沉與迷茫,那段時間,有些病急亂投醫的他,四處打聽治療偏方,幻想找回失去的雙手,多次上當受騙,讓本就負債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用其妻子毛明蘭的話說“那時候窮得,吃了早上沒有晌午”。也許是妻子的不離不棄,讓這個堅韌樂觀的農村小伙兒慢慢調整了心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994年春節剛過,他便只身前往山東尋找打工機會,由于自身條件所限,只能干一些肩挑背馱的重體力活,身體的疲乏、生活的不便、對親人的思念經常讓他透不過氣,但一想到掙了錢就能改善家人的生活,咬牙堅持著。然而卻不幸遭遇黑心老板,白干三年一分錢沒要著,人生地不熟、又沒什么文化,無奈只好空著手回了家。
“既然在外面掙不到錢,那就回家?!蓖獬鰟展な艽斓膽K痛經歷讓巴文成心里憋著一股勁。城里的活兒找不下,那就回家在土里面“刨金”。他給媳婦打下手,能不用雙手的農活他一個人全包在身上。巴文成說:“到秋季了,我烤甘蔗酒,好一點四五十度,一年烤兩三百斤,十四五塊錢一斤,它不也是錢?”生性要強的他堅信“天無絕人之路”,縱然肢體不如常人健全,他憑借堅強的意志力和多于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更在家鄉的黃土地上闖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種莊稼、種甘蔗、搞養殖,忙得不亦樂乎。為了提高農事活動效率,他和妻子自創了很多無臂人使用的特殊農用工具,在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下,家里基本的自給自足都能解決了,生活總算是維持住了。
除了經營農作物,他還大力發展養殖業,“現在有60多只雞、5頭牛、6頭豬,一年下來能賣到幾萬塊”……巴文成細數著“家底”,喜悅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為進一步擴大規模,在村委會的幫助下,他成功申請了2萬元扶貧貼息貸款用來加蓋圈舍,村上每年按政策給他發放的產業獎補讓這個樸實的莊稼人不住感嘆,還是黨的政策好啊。
面對厄運,巴文成沒有向命運低頭,他用自強不息和拼搏奮斗不斷與命運抗爭。如今的巴文成,不僅把產業搞得熱火朝天,他那自立自強的精神也在潛移默化感染著周圍的人們,村上其他群眾在他的那份自力更生、身殘志堅搞產業的頑強拼搏精神感染下,也紛紛的參與到三院村如火如荼的產業建設中來,在外出能人帶動下,三院村建成了千畝核桃園和千畝油用牡丹示范園。
巴文成自強勵志的事跡在鎮村乃至全縣、全市廣為傳頌,先后被搜狐網、鳳凰網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被評為安康市脫貧攻堅“自強標兵”、白河縣脫貧攻堅“自強標兵”,獲得2021年度“陜西好人”。